日前,甘肃省、四川省相继下发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铁科研院西北院参与完成的3项科研项目榜上有名,其中“西部特殊气候环境非饱和黄土水气热运移理论及工程应用”和“黄河流域生态灾害智能监测即时预警技术及关键装备应用”均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寒极端环境生态修复和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西部特殊气候环境非饱和黄土水气热运移理论及工程应用” 项目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该项目建立了裸露地表非饱和土水 - 气 - 热耦合模型,研发了非饱和黄土渗气装置和新型孔隙气压监测装置,开辟了非饱和土传热传质学研究的新途径。其揭示了大气边界层与多孔介质土体之间的水 - 气 - 热传输过程,成功解决了基于环境岩土力学的非饱和黄土边坡稳定性与沉降控制技术难题。研究成果为中兰客专、兰合铁路等非饱和黄土区重大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还可为我国特殊气候环境下非饱和黄土区其他工程及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工程示范。
“黄河流域生态灾害智能监测即时预警技术及关键装备应用” 项目则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灾害监测预警存在的 “看不到,测不精,传不出,调不动” 等问题,创新构建了 “空 - 天 - 地 - 水四维一体化” 多机联动多模态数据协同智能监测感知技术体系。该项目全面搭建了灾害 “事前预测,即时预警,瞬时传输,精细调度” 的 “感知 - 分析 - 报警 - 救援” 体系,有效解决了黄河流域生态灾害监测预警和长期治理的难题。该系列技术和装备不仅适用于黄河流域生态灾害预测,还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城市洪涝灾害等多种灾害的感知和救援。目前,该成果已成功推广应用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及下属单位、甘肃省水利厅及下属单位、甘肃省应急管理局及下属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及下属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单位。
“高寒极端环境生态修复和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依托国家科技部、股份公司及科研院所等多层级科研课题,围绕国家在高寒极端环境生态修复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了系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优选了适应性强、修复效果显著的物种组合,明确了人工生态修复的技术路径,总结出适用于不同立地条件的植生基质配制方案,并研发了多项高效植被建植技术,形成了完善的生态修复调控体系。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川藏铁路拉林段、青藏铁路等铁路路域生态修复工程,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述科研成果的成功斩获,充分彰显了西北院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硬核创新实力与突出贡献,为我国跨区域重大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