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鹏,男,汉族, 1979年3月生,2003年7月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铁西北院黄土、裂土与地基基础研究所总工程师,第十二届詹天佑青年奖获得者,兰州大学地质工程在读博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特殊土的工程性质、测试技术及其相应地区筑路技术、运营维养技术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是黄土与地基基础专业和冻土物探专业的技术骨干。先后参与了青藏铁路、郑西高速铁路、中俄输油管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科技攻关工作,主持或作为主研人员完成科技部、铁道部、中铁总公司等科研课题16项。首次提出了青藏铁路路基人为上限形态划分方法并得出了青藏铁路5种路基人为上限形态分类,为青藏铁路维修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大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区高速铁路柱锤冲扩桩和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指标和标准优化建议, 填补了相关空白;首次通过大量室内试验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的对比分析,明确了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室内实验值与现场实测值存在差异的客观性,定量分析了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另外,负责完成岩土工程领域勘察、设计、咨询、检测等技术开发项目近20项。
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3)、三等奖1项(排名第2),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3)、三等奖3项(排名分别为第4、第6和第7),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优秀QC小组成果奖1项。在《岩土力学》、《中国铁道科学》、《铁道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EI收录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目前主持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综合评价新方法研究",青海省交通厅科研项目“青海东部主要工程走廊黄土分布与工程特性研究”、“基于试坑浸水试验的青海东部黄土湿陷及渗透特性研究 ”和中铁西北院创新课题"综合物探技术在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4项课题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