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壮丽,男,1936年3月出生,汉族,湖南省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铁道建筑专业。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研究室副主任,所(院)办主任,科研科科长、副所(院)长等职,1996年退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特殊地质路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滑坡规律与防治及古建筑物纠偏平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参与过宝成、陇海、襄渝、枝柳等铁路线滑坡工点的勘探、试验、整治研究,侧重于滑坡滑带土的强度理论、稳定性分析、抗滑桩的研究,在我国首先将残余强度理论引入滑坡稳定性计算,较早地从事岩土结构变化和滑带土强度衰减机理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滑坡防治》一书和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的《滑坡规律与防治》两项成果的主要参加者和执笔人之一、获“部科学大会奖”的《滑带土残余抗剪强度及直剪仪多次剪切试验》试验和获“部科技成果奖”《环奖剪力仪》的主持者和执笔人之一;1982年后重点转入裂土(膨胀土)堑坡稳定性研究,其成果《裂土基本特性及其在路堤堑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条件的研究》获“铁道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古塔及塔式建筑物可控精确纠偏加固技术》的研究中,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如纠偏方法,纠偏部位、方向、速度控制、施工工艺等,获得近10项创新点,2004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推荐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其成果已纳入国家《建筑物移位发行纠倾技术规范》。
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